追梦的人形机器人,遇上“精算师”朱啸虎

日期:2025-04-02 18:54:39 / 人气:9

"近日,朱啸虎被传出“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掀起了一场人形机器人“保卫战”。
  3月28日,朱啸虎在《投中网》的报道中,表达了他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失望,他表示,“我们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活儿?”
  没想到,一言激起千层浪,朱啸虎很快遭到人形机器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围攻”:
  3月29日,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表示:
  “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大赛道,百花齐放,过程中有点泡沫也非常正常。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朱老板这么一番话,我就好奇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会跟他聊,更不用说拿他钱。”
  3月29日,星海图发布公告澄清:
  金沙江创投已于2024年9月退出股权投资,“公司从未与朱啸虎先生进行过任何直接交流,亦无其联系方式。”
  3月29日,松延动力在视频号发布自家人形机器人跑步的视频,配文:
  “无惧杂音,继续前进”,视频还带了“朱啸虎”标签。
  3月30日,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则表示:
  “对于这种资本,拿一毛钱都觉得是对这个行业的玷污。”
  根据朱啸虎与《投中网》的对话,他不看好这一赛道是因为其不符合金沙江做投资决策的标准。
  “一个是共识,一个是商业化”,“我们聚焦在没有共识,同时商业化又很清晰的赛道上”。而具身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赛道,显然和这个标准截然相反:不仅已获得社会高度共识,还不具备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X认为,“其实朱啸虎的说法没什么问题,这个赛道目前确实存在一些泡沫现象。只是有的投资人不说,而有的投资人说出来了,这么热门的赛道,有争议才是正常的。”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对腾讯科技表示,虽然具身智能赛道的融资体量很大,但“热度刚刚好”。
  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前3个月,具身智能赛道的54家企业共获得60.46亿元融资,融资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已经超过2023年和2024年两年总和的1/3。
  
  也有另一位投资人Y从全新的角度对腾讯科技分析道:“其实他就是做给LP看的,让LP认为金沙江的投资策略非常谨慎”;“而且红黑也是红,朱啸虎敢这么直接地表达,也是变相地告诉外界,欢迎商业化路径清晰的人形机器人团队找他聊。”
  事实上,作为一位知名的投资人,朱啸虎有过多个案例。
  在互联网时代,金沙江创投投资了滴滴、饿了么和ofo,其中,朱啸虎在2017年ofo的高点退出,精准避开了共享单车崩盘的惨淡局面,他本人也因此名声大噪;在AI时代,金沙江创投投资了“AI六小龙”企业之一的月之暗面;而在机器人赛道,金沙江创投于近两年内前后投资了瑆爝机器人、盈合机器人、Nimble Robotics等6家企业,并在2024年下半年退出了其中3家,分别是星海图、松延动力和非夕机器人。
  朱啸虎为什么要给人形机器人泼冷水?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开“喷”,他的每一次“预测”都精准吗?其他机构的投资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个赛道的?
  1 “长期派”与“质疑派”
  春晚上大放异彩的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让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新一轮爆发。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一些投资机构会受到来自LP压力和质疑,“人形机器人这么火,为什么你们还不投?”
  但事实是,虽然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激增,但从业者的资质却参差不齐。
  “有相当一部分人形机器人创业者是短期的‘机会主义者’”,一位长期关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Z对腾讯科技提到,“他们认为可以借这股浪潮的一把力,而不是真正热爱这个领域”。
  与此同时,投资人Z判断,类似不追求场景和商业模式的高容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2025年会是人形机器人的生存年。”
  “朱啸虎从来都不随大流,他在提出反共识言论的同时,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闭环的思考”,王晟说道。朱啸虎本人在3月30日的“2025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投资年会”中也对此做了回应,他认为具身智能一定会经历泡沫期,但也会迎来DeepSeek时刻,而当下“具身智能热度太高了,热到‘连我妈都给我转了(文章)。’”
  除了朱啸虎认为过热带来的泡沫,人形机器人赛道还没有解决的本质问题,是这个赛道所谓的“ChatGPT”时刻何时到来,这需要考验投资人对技术的长期信任。
  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的判断存在截然相反的两个派别。
  一派是长期派,他们坚信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的最高级形态,它代表着通用机器人的未来,支撑人形机器人走向应用落地的技术一定会到来;而另一派是质疑派,他们长期质疑人形机器人的意义,轮式、机械臂可以满足部分场景的规模化使用需求。
  “质疑派”根据观点不同,也能分为两类群体:
  一类是以朱啸虎为代表的非技术群体,投资人X对腾讯科技表示,“朱啸虎在用投资消费领域的思维投资人形机器人”,消费领域投资就需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落地场景,“但是投资技术领域,往往是看不清商业模式的,一家技术类企业即便上市了,也不一定能赚多少钱,但是它有长期的价值”。
  另一类是对技术理解比较深入的群体,“越懂技术的人,越理解做人形机器人的难点,他们清晰地了解人形机器人在未来三到五年都难以落地,因为技术达不到。”
  投资人Y则认为,对于第一类非技术派的“朱啸虎们”而言,他们并不会做太多深入研究,就因为看到人形机器人造价成本高、技术难、泛化数据难获取等原因,很容易就会选择放弃,“所以,短期内看不到盈利希望的项目也不会找他。”
  不论是“长期派”还是“质疑派”,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难确实已成为行业共识。朱啸虎也为一批未曾发声的“质疑派”,向公众表达了观点。
  “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显然并不是一个技术长期主义者。”投资人Y对腾讯科技说。
  2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这已经不是朱啸虎第一次在共识性高的领域,抛出非共识性的言论。
  2023年3月份,当整个市场都在探讨ChatGPT会给创业者带来哪些新机遇时,朱啸虎就提出,“ChatGPT对创业公司很不友好,未来两三年内请大家放弃融资幻想”。这番言论也引发了傅盛与他之间的多轮“唇枪舌战”。
  彼时,朱啸虎也曾建议创业者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但从当下的情形来看,仅春节期间爆红的DeepSeek,就让朱啸虎“打脸”了。
  
  相较于两年前“ChatGPT创业机会之争”,如今人形机器人领域对朱啸虎的“围攻”之势更甚。
  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言论一出,首先遭到创始人们的反击。其中,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的点评尤为犀利,直言“这哥们不配持有宇树一毛钱股份。”
  
  而曾经被金沙江投资过又退出的星海图和松延动力,选择用看好人形机器人未来场景的冷静话术来回应朱啸虎。
  星海图发布公告澄清,称金沙江创投已于2024年9月退出股权投资,“公司从未与朱啸虎先生进行过任何直接交流,亦无其联系方式。”
  松延动力视频号发布自家人形机器人跑步的视频,配文“无惧杂音,继续前进”,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转发朋友圈并配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除了创业者,一些投资人也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在3月29日至30日的“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预计2031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除了报告上的乐观数字,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长期价值也受到很多投资机构的认可。
  投资人Y对腾讯科技表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是有 价值的,现在商业化不好,不代表未来商业化不好。” Y认为,需要明确以何种时间维度来看待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3 机器人,为什么要“人形”?
  人形机器人赛道还有一个长期讨论的焦点问题:到底要不要把机器人做得很像“人类”?
  2022年,腾讯科技就关注过这个话题。在我们的《创投变辩辨》辩论栏目中,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表示,“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他认为,“我们不需要有进化以前的束缚,甚至说未来‘足’可以被设计得如‘万向轮’一样,关节可以自如调整方向、稳定性更高。”
  他更赞成机器人需要“表情像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是机器人做成人形的必要条件。
  而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王晟认为,“人形”是具身智能技术的最高挑战,“大家所担心的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高、技术难的缺点,在未来都是不需要被担心的事情”。甚至可以反过来思考,“为什么不做成人形?在未来,人形是各类场景工作效率的极致。”
  也有一部分投资人采用“分阶段”的策略看待这个赛道,投资人Z认为,自从马斯克公开宣布做“人形机器人”,“人形”就成为了很多机器人从业者默认的形态,“马斯克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
  投资人Z并不看好现阶段纯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解决方案,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是未来机器人的终极形态,但现阶段单一人形机器人难以满足所有场景需求,非最优通用形态”,优先解决移动能力、操作能力、感知能力三大能力更符合实际情况。
  从全球来看,人形机器人公司们至今确实还未迎来他们的好时代:自从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发出第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WARBOT,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日本人形机器人先驱、被许多国家视为研究对象的本田ASIMO在2018年停产;被软银投资的Pepper也因为表现不佳、故障频出而在2020年停产;而人形机器人鼻祖波士顿动力Atlas则经历多次卖身(先卖给软银后卖给韩国现代集团)才维持住生计。
  但不管怎么样,拥有人形机器人梦的创业者,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去探索人形的可能性。
  这大概就是人和机器不一样的地方:当机器认为成功概率很低的时候,一定会选择放弃,而人类却愿意选择拼尽全力,奋力一搏。
"

作者:杏彩注册登录官网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